這個項目的支持者包括“谷歌”以及“南部非洲開發銀行”等。
該項目創始人格里格韋勒說,所謂“其餘三十億”是指全球不能寬頻上網的三十億人口。
“擴散效用將因此產生,該項目能使這些國家所有人,每一個人,經濟上同整個國際社會息息相關。”
O3B衛星提供的互聯網服務,將能覆蓋北緯45度與南緯45度之間的任何地方。
其競爭對手“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今年晚些時候將啟動名為“全球快速”(Global Xpress)的衛星互聯網系統。
德里梅杰法圖拉是英國皇家非洲學會的網絡編輯。他說:
“我認為, 在農村地區,這將對人們獲得保健和教育信息的方式產生影響。”
連接倫敦和西非的海底“西非電纜系統”,是替代衛星通訊的一種方式,並且已於去年建成。僅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目前就有九條水下電纜,總容量達22太字節。
法圖拉說,寬頻將大力促進經濟發展。
“我認為,許多中小企業將因此受益。另外,寬頻還可能具有政治影響,也就是說,如果互聯網非常開放的話,將能使許多團體和民眾的動員能力更加有效。”
不過,設在首都華盛頓的全球發展中心的查爾斯肯尼說,寬頻本身並不能使政府發生根本性變化。
“假如政府不接電話,對電子郵件不予答覆,那麼只有寬頻連接還是無濟於事。
肯尼說,談到保健問題,政府資金最好還是用在基本需求上。
“疫苗,蚊帳,這些是影響巨大的基本型健康措施。非洲沒有很多醫生,他們即使全都連上寬頻也沒有多大作用。寬頻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
但是法圖拉說,寬頻的潛能不應低估。
“必須記住,非洲將出現活躍的社會核心人物,特別是在公民社會內。這些人會因為獲得信息較好而受益匪淺。我認為,這些人將能更有力地影響政府結構。”
不過分析人士警告說,雖然衛星和電纜正在通到非洲,但是,當地互聯網服務商收取的費用必須降低,才能完全發揮寬頻技術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