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易富賢:中國結婚銳減暴露驚人的人口危機


2018年5月20日,中國遼寧省瀋陽的東北大學舉辦集體婚禮。
2018年5月20日,中國遼寧省瀋陽的東北大學舉辦集體婚禮。

編者按:這是易富賢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轉載者請註明來自美國之音或VOA。

中國官方公佈2024年結婚數只有611萬,較去年同期下降20.5%。由於結婚數與次年的出生數正相關,意味著官方的出生數將從2024年的954萬暴跌到2025年的730萬-780萬,生育率將只有0.9。2024年6月我在一篇文章中根據2023年的婚姻數預測官方將2024年6月我在一篇文章中根據2023年的婚姻數預測官方將2024年6024年出生的官方公佈,與官方後來公佈與官方的官方公佈,與官方將他公佈在官方後面的官方公佈。

結婚數暴跌原因

中國歷年結婚人數、20-34嵗婦女人數(易富賢提供)
中國歷年結婚人數、20-34嵗婦女人數(易富賢提供)

中國結婚人數從2013年的1,347萬對直線下降到2024年的611萬對。由於新冠清零政策政策導致結婚推遲,2020-2022 年的結婚數量低於擬合數據;而由於2022年12月放棄清零政策,導致2023年的結婚數增加了12%,高於擬合數據。 2024年的結婚數量回歸到擬合數據。結婚數暴跌,原因如下:

第一,獨生子女政策導致出生減少(降速遠快於官方公佈的出生數),初婚年齡人口快速下降。

第二,婚育年齡延後。中國男、女初婚年齡分別從2000年的25.1歲、23.3歲延後到2010年的25.8歲、24.0歲和2020年的29.4歲、28.0歲,現在應該是31歲、29歲左右。

第三,單身比例不斷上升。例如25歲、30歲婦女的未婚率從1990年的8%、1%提升到2000年的18%、2%,2010年的35%、9%,2020年的53%、14%,2023年的64%、20%。

第四,消費疲軟導致青年失業率高,年輕人連養活自己都困難,更別提結婚生子了。 2024年的結婚降幅如此之大,尤其第四季下降32%,暗示經濟成長率比官方公佈的低,青年失業率比官方公佈的高。

第五,父母將養老和所有的希望給予獨生子女,認為孩子的經濟獨立比婚姻更重要,期望值提高,導致婚姻高不成低不就。長期的選擇性墮胎導致光棍危機全面爆發,進而導致結婚的門檻提高、費用提升。

第六,中國居民可支配所得只佔GDP的44%(國際社會佔60-70%),房價所得比又遠高於日本,降低了結婚成家的能力。

南韓鼓勵生育政策難以持續

南韓2024年的出生數增加了5.3%,生育率從上年的0.72反彈到0.78。2024年1-11月結婚數增加了13.5%,如果12月也保持這種增幅,那麼預計2025年的出生數將增至27.5萬,生育率將反彈到0.877。許多人認為南韓鼓勵生育見成效,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婦),中國效法南韓的政策,依靠財政補助也能逆轉結婚和出生下降。

其實南韓的出生和結婚數反彈,除了鼓勵生育政策外,還因為29-34歲初婚年齡婦女在2020年開始反彈;但由於新冠疫情抑制了結婚,結婚數在2023年才開始反彈。 2024年的經濟恢復,經濟成長率從上年的1.4%回升到2.0%,因此2024年出生、結婚雙增。

但是南韓的鼓勵生育政策難以持續。日本的鼓勵生育的政策也曾經一度生效,生育率從2005年的1.26上升到2015年的1.45,但是2024年又降至1.14。南韓的生育率長期低於日本,老化更嚴峻,未來的經濟前景不如日本,鼓勵生育財政壓力更大。而且,南韓的平均初婚年齡、育齡人口的未婚率都高於日本,南韓的生育率將很難回升到1.0,甚至難以穩定在0.8。此外,南韓的初婚年齡婦女在2027年開始減少,到2050年差不多減半,意味著結婚數將持續下降。可見,南韓的結婚數和出生數反彈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北京公園裡一對老夫婦和一名幼兒在乘涼。 (2023年6月29日)
北京公園裡一對老夫婦和一名幼兒在乘涼。 (2023年6月29日)

中國結婚和出生數也將跌跌不休

如果中國的結婚數沿著2013-2024年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到2029年將跌破300萬,出生數跌破400萬。當然,今後幾年的結婚數降幅應該會放緩,2029年的結婚數可能還有400多萬,出生500多萬。中國的結婚和出生數下降的趨勢不可逆轉,不會觸底,原因有三:

第一,初婚人口仍在快速下降(例如,2030年28-32歲的女性將比2024年減少26%)。

第二,單身率還會上升。中國25-29歲女性未婚率從2020年的33%提高到2023年的43%,但仍低於2020年日本的66%、台灣的79%。根據,2020年中國人口普查,國中、高中、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學歷的婦女的25-29歲未婚率分別為17%、28%、41%、53%、75%、81%。而中國的本專科、研究生招生數從2010年的662萬、54萬增加到2015年的738萬、65萬,再增加到2023年的1042萬、130萬。在“人才紅利”、“新質生產力”的政策下,以及為了緩解青年失業率(推遲失業危機),預計大學和研究生也將擴大。由於育齡人口中大學和研究生文化程度的比例正在快速攀升,意味著中國的未婚率也將沿著日本、台灣的老路上升,初婚年齡將繼續推遲。

中國、日本的未婚率 (易富賢提供)
中國、日本的未婚率 (易富賢提供)

第三,婚育年齡也將持續延後。 2020年中國婦女初婚年齡為28.0歲,但仍比日本、台灣、南韓早(這三地2020年分別為29.4歲、30.3歲、30.8歲,2023年分別為29.7歲、31.0歲、31.5歲),意味著中國的初婚也將推遲。

第四,大學生和研究生不是從事農業、工業,而是從事服務業。但中國的內需不足,消費低迷,導致服務業落後,進而導致青年失業率高。即便用官方新方法公佈的失業率,中國的青年失業率仍是日本的三、四倍。中國的大學和研究生招生的不斷增加,意味著青年失業率將居高不下。人工智慧的超前發展將進一步減少就業機會,增加青年失業率,結婚率和生育率將持續下降。

從全世界看,三分之二的孩子是30歲以下婦女生的,90%的孩子是35歲以下婦女生的。中國2020年人口普查顯示,55%的孩子是30歲以下婦女生的,86%的孩子是35歲以下婦女生的。日本各都道府縣的男女初婚年齡、25-29歲未婚率都與生育率強負相關。 2020年普查中國各省的20-24歲、20-29歲婦女未婚率也與生育率呈負相關。一旦錯過了20-29歲黃金生育年齡,許多人將喪失生育能力。

日本各縣的未婚率、初婚年齡與總和生育率 (易富賢提供)
日本各縣的未婚率、初婚年齡與總和生育率 (易富賢提供)

中國的初婚年齡仍早於日本、台灣、南韓,育齡人口的未婚率也仍低於這三地,但是結婚率已經低於台灣了,生育率已經遠低於日本了,意味著中國的生育率下降勢能很大。如果不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進行典範革命、連動改革,中國的結婚和出生數將跌跌不休,生育率將很難穩定在0.8,甚至跌破0.7。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