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行政當局已提議對由中國公司擁有或在中國船廠製造的船隻徵收懲罰性的新費用,並保證要大力改變全球貿易的經濟因素。
這項新政策將向中國擁有的貨船以及懸掛第三國旗幟但在中國製造的船隻徵收費用,每訪問一次美國港口便收費100萬美元或更多。大型貨櫃輪船通常多次停靠美國港口,以便向美國運貨,這些船隻將因為每一次靠港被面臨新的費用。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星期五(2月21日)公佈了這項建議,將其對與幾家美國工會提出的指稱所進行的調查聯繫在一起。這些工會組織說,中國不公平地扭曲了國際造船業。
這項依照1974年的《貿易法》第301條款進行的調查判定,中國政府尋求補貼國內造船業的政策,並且懷著支配全球市場的目標。
中國造船業的全球市佔率不斷加大
這項調查指出,過去25年來,中國在全球造船業的份額爆炸性成長。 1999年,中國佔全球造船總噸位的5%左右。到2023年,中國在該市場的份額將超過50%。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現,中國的政策“給美國商務造成了負擔或限制,其方式是削弱美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商業機會和投資;限制競爭和選擇;使美國經濟運轉至關重要的行業產生依賴和脆弱性從而造成經濟安全風險;並破壞供應鏈韌性。”
這項調查是在拜登(Joe Biden)前總統的行政當局時期開始的。調查結果在上個月宣佈。
這項提議目前進入公共評論期,直至3月24日。屆時,行政當局將決定是否落實。
中國的反應
星期一(2月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尖銳批評了美國的舉措。
他說:“美方出於國內的政策需要,濫用301調查手段,嚴重違背了世貿規則,是對多邊貿易體制的進一步破壞。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實和多邊規則,立即停止錯誤做法。中方將採取必要的手段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中國船舶工業產業協會和中國船東協會先前抨擊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調查,成其結論“充滿了謊言和歪曲”。
在調查結果公佈時,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曾發表聲明說:“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完全是堅持市場化、國際化,嚴格遵守國際貿易規則,與全球合作夥伴攜手共贏的結果,是堅持技術創新、管理變革、質量提升的結果,更是中國廣大造船從業者辛勤付出和卓越工作的結果。”
複雜的新規則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提案包括一些複雜的要素,使得新的港口收費機制具體如何管理尚不清楚。
中國實體擁有的每艘船進入美國港口將被收取100萬美元的費用,但該提議似乎也考慮了按容量每噸收取1千美元來計算的不同費用,對於運載上萬噸貨物的大型船隻來說,這個費用可能會高得多。
由非中國船東營運的中國製造的船舶將被徵收150萬美元的費用,該費用可能會根據該船東船隊中由中國製造的船舶的比例進行調整。即使船載貨物並非在中國製造,收費制度也適用。
如果擁有船隻的公司目前有向中國船廠訂購新船的訂單,該船每次進入美國港口時可能會被額外徵收100萬美元的費用。
該規則還規定,航運公司每次將美國製造的貨船派往美國港口時,都可獲得類似金額的“退款”。
經濟上的道理不明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研究員瑪麗‧洛夫利(Mary Lovely)認為,很難為此提案找到經濟上的理由。
她說:“真正令人不安的是,它與任何將有利於美國企業或消費者的具體政策沒有關係。”
國際貿易將繼續流至美國,但將通過更複雜的路線,從而增加時間和成本。例如,洛夫利預測,許多航運公司將探索將船隻轉移到墨西哥和加拿大港口,再用貨車將貨物運送到美國的可能性。
“在我看來,這簡直就是減少美國港口吞吐量和就業的好辦法,基本上迫使貿易商採用顯然會提高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價格的運輸路線和運輸模式,”洛夫利說。 “這是沒辦法繞過去的。”
世界航運理事會(World Shipping Council)總裁兼執行長喬‧克拉梅克(Joe Kramek)在與美國之音(VOA)的電子郵件交流中表達了同樣的關注。
克拉梅克的組織代表航運公司。他寫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議對承擔美國大部分貿易任務的船隻--如果這些船隻是由中國建造或運營的--或任何國家的船舶運營商--即使其船隊中只有一艘中國船或正在訂購該船),徵收每次高達100萬美元的美國港口訪問費。如果這一提議今後得以實施,將對美國供應鏈所有部門造成廣泛的經濟損害。”
他寫道:“這些費用將導致停靠美國港口的次數減少、美國消費者價格上漲,並對出口商、特別是美國農民造成嚴重衝擊。”
美國造船商不大可能受益
住在華盛頓的經濟學家和歷史學者馬克‧萊文森(Marc Levinson) 曾撰寫過兩本有關貨櫃運輸的書,他表示,儘管這項法律表面上是為了幫助美國造船商,但不太可能對該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萊文森對美國之音說:“這不大可能為美國造船業幫很多忙。美國商用造船業距離全球規模還非常遙遠。他們沒有生產任何能在國際商用遠洋船舶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萊文森說:“這項政策的贏家將是日本、南韓、菲律賓和其他目前商業造船規模比美國大的國家。” 他補充說,輸家將包括美國的消費者,因為港口費用將以提供進口商品價格的形式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在與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交流中表達了對這項政策的反對意見。該組織寫道:“NRF強烈反對港口收費的救濟措施,因為這不會迫使中國改變其行為和做法。它只會增加零售商的運輸成本,進一步幹擾海事市場。”
工會領袖呼籲對中國採取嚴厲措施
但是,美國四個主要工會的領導人上星期三(2月19日)呼籲特朗普總統加強美國造船業,並就中國在該領域日益增長的主導地位對其施加關稅及其他“嚴厲懲罰”。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nited Steelworkers)、國際電氣工人兄弟會(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of Electrical Workers)、國際鍋爐製造工人兄弟會(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of Boilermakers)以及國際機械師與航太工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chinists and Aerospace Workers) 這四家工會的主席認為,中國的措施損害了美國工人的利益,並威脅到國家安全。
根據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獲得的一封信件,他們敦促特朗普“對按照中國共產黨計劃、政策和行動建造的船舶實施嚴厲懲罰,並採取重建美國的造船能力和勞動力的配套政策。”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