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調查船“向陽紅10號”及其護航艦在進入越南專屬經濟區(EEZ)後,被河內當局要求離開,北京則稱該船隻在本國管轄海域開展正常的活動,不存在進入他國海域或“專屬經濟區”的問題。週五(5月26日),這些船隻仍在越南專屬經濟區內,並接近俄羅斯公司在南中國海運營的天然氣區塊。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陸軍上將馬克·米利(Mark Milley)的任期將於9月底屆滿,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週四(5月25日)將提名非洲裔空軍上將布朗(Charles Brown)接掌軍方位階最高職位。
捷克眾議院議長馬克塔·佩卡洛娃·阿達莫娃(Marketa Pekarova Adamova)率團訪問華盛頓,週三(5月24日)和美國國會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會面。談及俄羅斯與中國的威脅,阿達莫娃說,俄羅斯就像是龍捲風,世界已經看到了暴風肆虐的下場,並且對此提高了警覺;至於中國則像是氣候變遷,難以知悉卻影響更為深遠。
中國和菲律賓在爭奪南中國海主權上先後以浮標過招。繼菲律賓日前在其聲稱的專屬經濟區投放導航浮標後,中國周三(5月24日)以保障船舶航行及作業安全為由,在南沙群島(菲律賓稱斯普拉特利群島)附近海域佈設3座燈浮標,宣示主權意味相當濃厚。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任內第二次訪問澳大利亞,在悉尼受到猶如搖滾巨星一般的歡迎。在中國擴張的陰影之下,這兩個印太區域舉足輕重的大國誓言要強化貿易與安全關係。
據報導,五角大樓一份的內部通知說,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已提名空軍中將蒂莫西·霍夫(Timothy Haugh)領導國家安全局(NSA)和網絡司令部。一名美國官員向《路透社》證實這項人事異動。
據報導,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週二(5月23日)透過亞馬遜應用商店(Amazon Appstore)發送郵件給中國用戶稱,亞馬遜中國將不再提供應用商店服務。與此同時也傳出亞馬遜中國官網“Amazon.cn”將停運,意味亞馬遜將退出中國市場。若消息證實,此將為美國科技公司在中國的最新一例業務收縮。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週三(5月24日)表示,日本沒有計劃要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成員或是准成員,但證實北約計劃在日本開設一間聯絡辦事處。
美國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週一(2023年5月22日)簽署了一項安全協議,內容包括允許美國軍隊進入巴新的水域和港口,被視為抑制中國在該區域日益增長的影響力。針對這些協議的簽署,中國稱要警惕以合作之名搞地緣政治博弈,澳大利亞則表示歡迎。
中國英國商會(British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週二(5月23日)發布年度建議書,儘管在華英國企業對中國自疫情開放後感到樂觀,但是政策的不確定性又削弱了企業的信心。對於中國亟欲吸納外資來華,70%的受訪企業表示將採取觀望態度。
今年二月間中國間諜氣球現踪美國軍事基地上空蒐集資訊,重傷美中關係,也引起美國方面對國安的憂慮。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Frank Kendall)星期一在華盛頓對防務作家組織(Defense Writers Group)表示,高空偵察氣球只是中國對美國構成威脅的一小部分,真正要關注的是中國在太空的舉動。
加密通訊應用軟件成了中國公安管控言論盯上的新目標。多地公安局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家長檢查孩子手機中是否裝有Telegram等“密聊軟件”,除要求刪除外,有的甚至要求家長將子女帶到公安局接受問詢。
美國最大的存儲芯片製造商美光(Micron)科技公司的產品遭中國政府指控存在“嚴重網絡安全風險”,對中國的信息基礎設施構成危害並影響國家安全,據此要求中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商停止購買美光公司的產品。美國商務部周日(5月21日)表示:“堅決反對毫無事實根據的禁令。”
美國尋求緩解與北京的關係獲得了回應,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周四(5月18日)表示,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下週將訪問美國,並和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及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會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五(5月18日)在中國-中亞峰會上拋出中國和中亞五國深化合作的計劃。這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包括建設基礎設施,促進經貿關係,以及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六國元首確立了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往後每兩年舉辦一次。
身陷囹圄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先前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包括宣佈人大釋法不影響聘用蒂莫西·歐文(Timothy Owen)為其抗辯的決定,以及要求撤回入境事務處拒絕歐文的來港工作簽證申請。高院首席法官潘兆初週五(5月19日)頒下裁決,駁回兩宗案件的司法覆核申請。
國防部分管國防政策的副部長科林·卡爾(Colin Kahl)和印度國防部長吉里達爾·阿拉曼(Giridhar Aramane)星期三(5月17日)共同主持了第17屆美印國防政策小組會議。雙方推進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議程,包括工業合作、信息共享、海上安全和技術合作,反映了美國和印度之間強大而全面的防務關係。
中國—中亞峰會周四(5月18日)在中國的千年古都西安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主持今年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中亞五國領導人全數出席。首屆的中國—中亞峰會搶在七大工業國組織(G7)峰會前一天登場,較勁意味相當濃厚。
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去年就任以來,努力修補與中國的關係,並預期今年將訪問中國。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肖千週四(5月18日)表示,雙方正就此進行討論,“個人希望這趟訪問能儘早成行”。
英國前首相卓慧思(Liz Truss 又譯:特拉斯)週三(5月17日)在台灣發表演說表示,儘管很多人不想再看到一次“新冷戰”,但是決定權並不在於西方世界手上,北京已經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經濟是否脫鉤將由中國掌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