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防部週三(4月26日)公佈年度漢光軍事演習規劃,考量到中國對台實施計劃性封鎖,今年的演習重點將強化海上截擊與護航能力,以及精進戰力保存。另因應中國的軍事威脅與針對北京對明年台灣總統大選的操弄,台灣國安局也證實和“五眼聯盟”有實際且即時的情報交流。
南韓總統尹錫悅美東時間星期一(4月24日)飛抵美國華盛頓郊外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正式開啟前後7天的國事訪問。國會參眾兩院外交委員會分別提出跨黨派決議,歡迎尹錫悅訪問美國,並重申美國對韓國的延伸威懾承諾,呼籲密切協調以實現北韓無核化和在朝鮮半島建立永久和平,鼓勵美國、南韓和日本密切合作應對共同挑戰。
澳大利亞政府週一(4月24日)公佈“國防戰略檢討”(Defence Strategic Review)報告,稱中國威脅印太區域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對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形成了不利影響。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J. Austin)對此表示,美澳兩國有著維護穩定和開放的國際體系的共同願景;中國學者則認為該報告基於誤判將中國定位為挑戰或威脅,恐不利正在改善中的中澳關係。
英國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萊弗利(James Cleverly)週二將在倫敦金融城市長官邸發表政策演講。根據外相辦公室提前發布的摘要,克萊弗利將敦促中國公開其“史上和平時期最大規模擴軍”的背後原因,並稱遮掩可能導致“悲劇性誤判”。
南韓總統尹錫悅週一(4月24日)啟程前往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將在周三和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舉行峰會,加強北韓延伸威懾、韓美經濟安全合作等被視為核心議題。尹錫悅在出發前談及台海議題,引發韓中外交部的口角,加上傳出美方希望南韓芯片商配合圍堵中國,也讓尹錫悅這趟訪美之旅備受北京關注。
澳大利亞政府週一(4月24日)公佈“國防戰略檢討”(Defence Strategic Review)報告,儘管最終公開版本並沒有點名中國為“直接軍事威脅”,但稱中國威脅到印太地區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對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形成了不利影響。
一個由15名澳大利亞企業高管和地方政府官員組成的商業代表團週日(4月23日)啟程前往中國香港、深圳、天津、北京,這也是三年來第一個在澳大利亞政府支持下訪中的代表團。
美國總統拜登週四(4月20日)分別和日前訪問中國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通話,內容均提及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試圖平息先前馬克龍“拒作美國附庸、置身台海危機之外”的風暴。
烏克蘭戰場上頻傳中國製無人機被用於軍事行動,中國商務部星期三(4月19日)晚間透過“答記者問”聲明否認相關指控,並指責美國附和少數西方媒體散佈虛假信息,對中國企業造謠抹黑。
儘管美國針對中國祭出一系列的芯片禁令,然而專門研究中國科技問題的“中國科技威脅”(China Tech Threat)網站警告,美國政府幾乎只關注限制中國生產先進芯片的能力,傳統芯片市場恐被與解放軍關係匪淺的中芯國際征服,進而影響到美國的國家安全與經濟。
美國硬碟數據儲存設備大廠希捷科技(Seagate Technology)公司涉嫌違反出口管制向華為出售硬盤,遭美國商務部裁罰3億美元。當局對希捷開罰是華盛頓採取一系列行動的最新舉措,目的是阻止中國獲得可能支持其軍事、侵犯人權或以其他方式威脅美國安全的尖端技術。
朝鮮半島情勢升級,朝鮮官媒《朝中社》週三(4月19日)報導,領導人金正恩已命令官員按計劃發射第一顆間諜衛星以增強其偵察能力,並稱應對來自美國和南韓的“威脅”為優先事項。
南韓總統尹錫悅將於下週前往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在行前接受《路透社》專訪表示,如果烏克蘭出現大規模平民遭襲擊的情況,南韓給予烏克蘭的支持可能會擴大到人道和經濟援助以外的範圍。這是尹錫悅首次發出信號、南韓可能改變反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立場。
兩名涉嫌在紐約經營中國“秘密警察站”的華裔美國公民,被控受中國政府指使威脅在美的中國異議人士,被聯邦調查局(FBI)逮捕。一天後,美國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華自強(Rick Waters)說,美國正與國際夥伴進行“廣泛努力”以打擊中國政府主導的影響力行動。
已表態爭取國民黨徵召總統參選人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星期二(4月18日)召開記者會表示,自己有信心讓台灣擺脫非得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錯覺,如果有對的領導者,台灣可以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星期天接見了到訪的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中國互聯網平台“網易”上的一段短視頻顯示,李尚福讚揚普京“促進了世界和平”,這段談話內容並未出現在中國官媒相關報導中。
儘管澳大利亞和中國的貿易爭端露出緩解曙光,不過在國防戰略上,兩國仍存在根本上的矛盾。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J. Austin)星期一(4月17日)表示,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的三邊軍事聯盟“奧庫斯”AUKUS是一條長期道路,也證明了三國享有共同的價值觀。
中國星期天(4月16日)上午發射“風雲三號07星”氣象衛星,迫使行經台灣北部的33架次航班繞道飛行。由於中國衛星發射緊接在日前解放軍的環台軍演之後,消息一度傳出要劃設禁航區長達三天,致使兩岸緊張情勢升溫。
時隔五年,南韓和日本星期一(4月17日)在首爾重啟了“2+2”安保政策會議,雙方就朝鮮半島及東北亞安全局勢、兩國國防安全政策合作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合力應對北韓核導威脅等事宜交換意見。另一方面,兩國中斷七年的財長雙邊會議,也有望在五月舉行。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訪問中國後就台灣問題表達不同於美歐原則立場的態度,引起美歐政界、學界普遍反彈。法國國民議會友台小組主席博多黑(Eric Bothorel)星期一(4月17日)率小組成員訪問台灣時重申,法國政府的立場就是維持現狀,法國對台灣的政策沒有改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