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重提去年4月發布的《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專業人士指出,沒有具體的政策出台,所謂的統一大市場又會淪為政治口號和豆腐渣工程,逐漸被人淡忘。
繼2022年底中國結束清零政策全國新冠疫情大爆發之後,近期中國又再次面臨新冠持續感染高峰,甚至出現病人求醫尋藥導致醫院爆滿的現象。不少患者之前已經歷感染,如今隨著抗體水平的下降再次感染,但是大都症狀較輕,並沒有明顯影響日常生活。然而,醫學專家對於中國目前沒有有效疫苗和放棄統計的做法感到擔憂,認為這無助於應對將來的持續感染。
5月9日,科學界最具影響力的雜誌《科學》發表一篇題為《虛假論文問題正變得觸目驚心》的長文,披露了科學界論文造假以及地下論文工廠氾濫的現象。論文造假並非新事,但是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造假的範圍和力度愈演愈烈,令重視學術規範的業界人士感到擔心。中國的醫學生物領域因為對醫生和學者以發論文數量為評判標準的機制,尤其讓中國變成了造假重災區。
中共中央旗下官媒《光明日報》評論部副主任董鬱玉於一年多前被警方帶走後,其家人最近被告之董將以間諜罪被起訴。董鬱玉多年來雖然服務於體制內官方媒體,卻以自由主義傾向和支持改革開放著稱,並且頻繁與在華外國記者、外交官接觸。董的支持者堅信他的所作所為是正常交流,所謂間諜罪只是中共近年收緊言論空間打壓異議者的又一重磅出擊。
4月10日,被關押三年多的中國知名維權人士許志永和丁家喜,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重判14年和12年。前中國人權律師滕彪和丁家喜妻子羅勝春均表示判決結果並不意外,雖然憤怒和心痛,但不會輕言放棄抗爭和對中國民主事業的追求。
继繼TikTok之後,另一家在美國倍受歡迎的中國跨境時尚品牌SHEIN近期也引發關注,甚至有名為“關閉SHEIN”的聯盟為此而成立,要求徹底封殺該企業在美國的經營。分析人士指出,中美關係近年繼續惡化,導致雙方企業都遭受來自兩國關於數據洩露、人權侵犯和施加影響力方面的指責。
中國國務院新任總理李強於3月13日舉行的首場記者會上,誓言重振人民對低迷經濟的信心,並且承諾民營企業會有更好的發展環境,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的利益。然而,經歷了三年嚴格清零以及近年來各種對私營企業的政策性打壓後,中國的一些私營企業者即使認為今年經濟會緩慢復甦,卻很難迅速恢復信心,更傾向於持謹慎觀望態度。
2月26日,在公司宣布創始人包凡失聯11天后,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包凡目前正配合中國有關機關的調查,而公司將應要求依法配合調查。中國投資界巨鱷包凡於2月16日失聯之後,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包凡在投資界的地位舉重若輕,他的被調查一事引起各界猜測是否與華興資本前高管叢林有關。分析人士稱,中國政府針對金融私募界的整頓一直都在進行,包凡不是第一位,也不會是最後一位。
中國將於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人員法》,取代1996年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2022年底中國政府宣布新法之後,很快被各界人士解讀為“徵兵令”的擴大以及對台作戰的準備動作。然而,熟悉中國軍事動向的分析人士指出,無論戰爭發生與否,中國並不需要更大規模的陸軍。預備役更應該被解讀成一種控制國內退伍軍人的手段以及為實行可能的軍管而做準備。
曾經在中國私募界有“醫藥巴菲特”之稱,現定居美國的投資人代雪峰,於2022年將中國上市公司“國民技術”以及其前董事長羅昭學在美國以有組織犯罪等罪名告上法庭。事件涉及到2017年“國民技術”在中國指控代雪峰攜款5億出逃,從此失聯。代雪峰表示,失聯事件是對他的誣陷,背後真正的緣由是他不願意被捲入長達十幾年的中美芯片戰爭。
曾經在中國私募界有“醫藥巴菲特”之稱,現定居美國的投資人代雪峰,於2022年將中國上市公司“國民技術”以及其前董事長羅昭學在美國以有組織犯罪等罪名告上法庭。事件涉及到2017年國民技術在中國指控代雪峰攜款5億出逃,從此失聯。代雪峰表示,失聯事件是對他的誣陷,背後真正的緣由是他不願意被捲入長達十幾年的中美芯片戰爭。
2023年農曆新春伊始,美國加州連續槍擊案震驚全美。兩次槍擊案的兇嫌均為亞裔老者,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其中第二起加州半月灣農場槍擊案中,兇嫌的中國移民身份尤為引人矚目。來自瀋陽的趙姓兇嫌在作案前曾經有過暴力傾向,而且對槍支文化感到憂慮,但最終依然選擇了使用槍支走上不歸之路。
輝瑞公司和中國醫保局於1月9日就輝瑞治療新冠藥物Paxlovid納入中國醫保體系的談判,因定價無法統一意見而告終。目前Paxlovid仍在臨時醫保範圍之內,但是進口量完全無法跟上目前中國大量重症病人的需求。很多中國居民為了“和死神賽跑”搶救家中老人,不得不延續之前搶食物搶發燒藥的傳統,通過各種非正規渠道獲取Paxlovid。
新冠病毒持續在中國快速大面積爆發,即將步入2023年的中國人民不得不在感染的陰影下跨年,大批老年人或患有基礎病的脆弱人群面臨的形勢尤為嚴峻,全國各地醫院和殯葬場所均出現了人滿為患的現象。中國國內開始出現是否病毒發展出新變種,以及疫苗的保護效力究竟有多高的擔憂。儘管之前不時有消息傳出,但中國政府目前沒有引進國外疫苗的表示。
2022年,供職於西方媒體並報導中國的華裔女性記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人身攻擊和網絡霸凌。從行為模式上看,攻擊者大都來自中國大陸,攻擊內容和形式高度一致,並且尤其針對活躍在媒體、智庫以及人權組織的華裔女性。
自從中國政府12月7日推出“新十條”優化措施後,市民在新冠病毒大肆傳播之際,除了小心防範,基本上對防疫措施的放鬆表示歡迎。中國清零政策180度大轉彎,不僅僅出於近期“白紙抗議”所帶來的壓力,三年抗疫政策下所導致的經濟凋零,也令大批民眾的工作和生活難以維繫,最終導致最高層不得不決定放開管控。
11月底最新發布的胡潤富豪報告顯示,中國千萬人民幣淨資產以上的高淨值家庭規模比2021年增加4萬戶。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政府長達三年的清零政策影響了全國無數的中小企業和個人,餐飲、旅遊、娛樂和零售行業從業人員損失尤其慘重。在此貧富差距愈發顯著背景下,中共一直強調的“共同富裕”的目標,顯得更加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