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國軍方在珠海航展上大秀肌肉之時,美國軍方准備撤離在日本空軍基地的老舊F-15戰機,以較先進的F-22A暫時部署來填補空缺。專家建議,美國應向該基地永久部署F-35A等第五代戰機,提升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鬥態勢以及嚇阻中國入侵台灣的威懾力。
隨著中國埋頭擴大核武庫並拒絕積極參與軍控對話,拜登政府在2022年《核態勢評估報告》中決定將對中國採取量身定製的核威懾戰略。核武器專家建議,美國需要保留海基核巡航導彈等低當量核武器、擴大核武器規模,並且考慮如何應對中國在台灣衝突中使用核脅迫的可能性。
包括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最近開始調查該國退役空軍飛行員被中國軍隊招攬擔任教練的情況。軍事專家認為,無論是否違法,這些投身解放軍的退役軍人應被視為背叛祖國和戰友的叛徒,西方國家應積極修補相關法律和安全監管漏洞,反制中國利誘各國軍事人才、竊取情報的行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周末落幕的中共二十大上強調要打造世界級軍隊,數據顯示,中國武器自力更生的水平在12個印太地區國家和地區中位居首位。但有軍事專家指出,中國武器的質量和真實戰鬥力成謎,廉價但劣質的裝備購買體驗也使其很難雄踞低端市場。
1992年,天安門事件三年後,來自英國倫敦的“香港監察”創辦人兼執行總監班內迪克特·羅杰斯(Benedict Rogers)第一次到中國教書,開啟了接下來30年為中國爭取人權的冒險與奮鬥。
美國東部時間星期二(4月12日)早上,一名蒙面槍手在人流高峰時段的紐約市地鐵車廂內引燃煙霧彈並開槍射擊,造成10人中槍,至少16人受傷。據美聯社報導,被槍傷的乘客裡,有5人傷勢危急,但預計能夠倖存。槍手身著綠色工地背心,戴著防毒面具,身份尚未確定,並且動機不明,槍手目前仍然在逃。
美国总统拜登近日授权使用《国防生产法案》鼓励在美国国内的关键矿物生产,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是,有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这一措施未必能有效刺激本土矿产开发,美国亟需改革国内的采矿政策、简化监管和审批要求,制定长期、可持续、联合盟友的关键矿产战略。
一項最新皮尤民調顯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數週後,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 對國際事務的處理獲得了美國公眾的壓倒性積極評價,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 的信任度跌至二十年來最低點,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一如既往地不受歡迎。
正在美國訪問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俄烏戰爭破壞了國際框架和全球合作體系,也加劇了美中緊張,但是他反對將中國踢出國際體系,拒絕美中脫鉤。李顯龍說,自己並不是“北京耳語者”(Beijing Whisperer),只是不希望印太地區陷入熱戰。
俄烏戰爭爆發以後,俄羅斯文化精英在文藝界、體育界等多個領域面臨重重壓力和抵制。有藝術家和政治、歷史學者表示,為侵略罪行買單的應該是普京政府和寡頭集團,應該警惕將制裁對象放大到俄羅斯文化及其人民。
美國總統拜登星期五(3月18日)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就俄烏戰爭進行討論,中國在此次戰爭中的所承擔責任和代價至今仍不明朗。有歷史學者指出,由於緊密的經貿聯繫,如果中國犯台,西方可能不會對北京施加像對莫斯科那樣的大規模經濟制裁。但多位中國專家表示,美國屆時將做出不僅局限於經濟領域的有力回應。
烏克蘭戰火紛飛之際,美國依然沒有鬆懈印太地區的防務安全,派遣高官前往亞洲訪問。五角大樓官員近日紛紛強調,美國需要加強和印太盟友的防務關係,從烏克蘭戰爭吸取教訓,幫助台灣提升自衛能力。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已經持續兩個星期,美國情報官員星期二(3月8日)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軍事進展不利和製裁壓力下,可能加大對烏克蘭的襲擊,但美方還未看到俄羅斯的核態勢有不尋常變化。多位核專家表示,普京發動核攻擊的可能性較低,但機率仍然存在,美國需要重新評估核戰略,做好準備。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個星期來,許多國家對莫斯科發出譴責和制裁,然而一個世界人口大國的扭扭捏捏不願表態引發關注。這裡指的不是中國,而是位於南亞的印度。印度為何不願譴責俄羅斯?它與俄羅斯之間有什麼千絲萬縷的關係?作為美國安全夥伴的印度遲遲不表態,是否可能衝擊美印關係甚至美國的印太戰略?
俄烏戰爭不斷升溫之際,美國加緊援助烏克蘭,但並未鬆懈對台灣的支持,派出多位前軍事與安全官員訪台。多位軍事專家表示,中國仍然構成首要威脅,對台戰略模糊立場值得重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