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上自衛隊自從9月15日開始,展開睽違28年最大規模的軍演,動員了十萬兵力,日媒指出,演習是為了防範中國日趨頻繁的海上威脅。日美中專家分析大規模軍演的背景、日本國防預算、與中國可能的反應。
台灣本年度漢光演習首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動軍機擾台,台灣軍機掛彈升空,演習逼近真實,氣氛一度緊張。在中共從不放棄武力犯台下,有專家表示,無菸硝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其實已經開打,如果台海爆發流血衝突,將可能引發第四次世界大戰(“四戰”),為此,具有阿基米德槓桿支點(重要戰略位置)的台灣,必須做好應對中國武力犯台的準備。
現在客居台北的中國藝術家、紀錄片導演聞海跟另一位導演曾金燕聯合執導關於中國女工的紀錄片“喊叫與耳語”,9月2日拿下首爾國際女性電影節評審團獎。他的另一部同樣關注中國工人維權抗爭的紀錄片“凶年之畔”也曾於2017年在十多個國家以各種不同語言放映。
“反獨促統”是中共對台政策方針,在“武統”與“和統”兩個極端中間,也有人提出“智統”、“逼統”與“融合發展”。最新一種說法則是“合作性統一”的“合統”。美國之音最近專訪了主張“合統”的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他表示,兩岸不見得馬上要變成一個國家,但可以試著從一些無關乎政治的領域展開合作,不要凡事敵我相對,作為兩岸關係正向發展的起點。文中採訪所談只代表王崑義個人的觀點。
2015年促成“馬習會”的台灣方面重要推手、現任台灣遠景基金會與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的趙春山近日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透露,2016年蔡英文上任之初也曾想要舉行“蔡習會”,他再次居中牽線,大陸方面原本同意但後來變卦,以致最後未能成功。趙春山表示,中共在對台“和”與“戰”之間存在三個矛盾,他推估,2032到2035間比較可能會是中共“處理”台灣的時機。採訪內容只代表他本人觀點。
被譽為“長沙公益三子”的中國NGO人士程淵、吳葛健雄和劉大志2019年被中共當局以“顛覆國家政權罪”逮捕,上月底被秘密宣判。吳葛健雄的父親吳有水律師在代理兒子案件的過程中被不明不白地撤銷委託,至今兩年多來沒能見上兒子一面。他在正式接到兒子將被移送至某監獄教育中心進行思想改造的通知之後接受了美國之音專訪。他說,整起案件從逮捕、偵查、起訴、開庭,直到宣判,從頭到尾就是一個“非法審判”。
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香港電台自8月9日起陸續播放由中國央視製作的慶祝中共建黨百年的系列節目。香港電台的公共服務功能遭到批判,為香港傳媒環境惡化再添一筆。美國之音近日採訪了上個月從香港來到台灣定居的前香港電台“頭條新聞”節目主持人曾志豪,他以“拖著腳鐐去跳舞”來形容當今香港媒體的氛圍,並驚覺“原來香港的新聞自由已經少得跟大陸一樣了!”
台灣立法院長游錫堃在首屆“美日台國會議員戰略論壇”上發表的一席“台海有事,(印太民主國家)將立即外交承認台灣”的講話引起廣泛討論和爭議。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劃”主任譚慎格(John J. Tkacik)為此發表專論,直指“我不確定這是一個有益的觀點”。游錫堃近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台灣是一個事實上獨立的國家,美國對待台灣就像對待一個國家一樣。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最近對西藏進行考察後不久,網絡上傳出一則有關甘肅紅城寺遭當地政府強行關閉,寺內僧人被政府驅趕並被迫還俗的消息。在今年中共所謂的和平解放西藏70週年之際,西藏流亡政府駐台代表格桑堅參(Kelsang Gyaltsen)表示,中共強推“宗教中國化”,充分體現了它對自身執政合法性的不自信。
台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台灣安全不能寄望於中國大陸的善意,也不能寄望於美國的友誼,唯有建構“刺猬台灣”,利用以小博大“不對稱戰力”讓中共達不到戰爭的目的,才是台灣唯一出路。
中國同性戀團體微信賬號最近接連遭到封殺,引發了當局可能對中國同性戀文化展開新一波打壓的擔心。華人圈第一家同性戀書店的創辦人、台灣“晶晶書庫”的創辦人賴正哲大約10年前到北京開設了一家咖啡館,見證了中共極權下具有“中國特色”的同性戀運動。
中共20大臨近,政治樞紐的人事佈局引發各界關注。專長中共政治菁英研究的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特聘教授、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習近平打破太多製度,因此他會執政多久沒人知道,這讓他的接班人是誰充滿了不確定性。即使習近平欽定了某位接班人,兩人也無可避免地出現“核心只有一個”的矛盾。
香港國安法生效滿一年,已有至少11萬港人離開香港。律師出身的桑普也被迫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背井離鄉的重大決定。他在接受美國之音的專訪時用“不要死、好好過、等運到”來勉勵留守港人堅持到底。他提出,對抗中共獨裁的抗爭才剛剛開始。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台灣三級警戒將延長至7月26日,但自13日起“微解封”,適度開放餐飲內用和戶外風景遊樂區等。有“台灣冠狀病毒之父”稱號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賴明詔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支持指揮中心“微解封”的決定,防疫跟民生必需取得平衡,如果糾結在零確診的數字上才開放,反而不切實際。
台灣在疫苗短缺之際,美國和日本等理念相近國家對台灣伸出援手,並且不斷加碼。台灣前副總統陳建仁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台灣高科技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台灣在和平開放的印太地區所處的重要位置是它獲得疫苗捐助的關鍵,也是對民主自由的台灣的鼓勵。
香港國安法即將施行一週年之際,美國之音採訪了多位離開香港到台灣生活的港人。他們說,港版國安法製造“白色恐怖”,形成寒蟬效應,香港變成了一個失去自由精神的地方,跟他們所認識的香港已經不一樣。他們說,心目中熟悉的香港還是2019年反送中運動之前的香港,現在的香港已經回不去了!
中國政府近年來大力減貧,但是城鄉貧富差距仍在拉大。分析人士表示,官方政策上的矛盾造成所得分配失衡,成為農村貧困的根本原因,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就不可能真正脫貧。
在文萊舉行的新一屆東盟國防部長會議通過一項聯合宣言,強調要繼續落實“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DOC),盡快達成南中國海行為準則(COC),營造一個和平、穩定與繁榮的南中國海。有專家指出,由於中國對周邊國家實施既打又拉的兩種手段,南中國海正在成為“戰爭迷霧”的新版本“和平迷霧”。
“躺平”一詞近來在中國蔚為風潮,這種用最低慾望過生活的心態引起很多年輕人的共鳴,但也被抨擊為是毒雞湯。分析人士指出,年輕人不再對未來抱持希望,恰恰與習近平的“中國夢”背道而馳,形成了“人民躺平、國家在做夢”的諷刺狀態,對中共是一大警訊。
在美國政壇對台海安全政策是否應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辯論的同時,有分析指出,習近平重新定義“九二共識”、香港“一國兩制”的失敗,以及中共正式宣佈海峽中線不復存在等一系列“主動清晰化”的行動,促使台海風險加劇以及有可能的政策走向改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