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最新的全球民調顯示,受訪國家中有一半贊成如果中國入侵台灣,就跟中國斷絕經濟關係。與此同時,超過八成的中國受訪民眾認為中國是民主國家。專家認為,這可能與受訪者“不願公開反對政府”有關。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增長放緩至兩年來最低水平,凸顯新冠“清零”對製造業和出口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專家表示,中國的“清零”政策對製造業的箝制以及固有的政策不確定性,可能會讓外資對中國望而卻步。
美國出生,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代表中國獲得多枚獎牌的自由式滑雪選手谷愛凌(Eileen Gu)北京時間4月27日晚在微博發文稱“謝謝中國”,吸引許多中國網民前往留言,有網友稱:不是應該說“謝謝祖國”嗎?
這是外籍教師布魯斯(化名)在上海居住的第8個年頭。上海封城後,他和妻兒被困在公寓裡。布魯斯迫切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國家。
美國聯邦法院星期四(4月7日)以共謀經濟間諜罪判處中國公民向海濤29個月徒刑和15萬美元罰款,他被控竊取美國商業秘密並試圖將其帶到中國。專家稱,此案充分證明中國在有系統地資助對美國的商業盜竊和間諜活動。
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戰火下無辜民眾傷亡的可怕畫面傳遍世界,許多烏克蘭醫療設施也成為炮火攻擊的目標。一些遠在美國的醫生伸出援手,通過網絡和視頻為烏克蘭士兵、平民和難民提供免費且安全的遠程醫療服務。
烏克蘭戰事動盪,波及百萬無辜平民,其中許多是尚未成年的兒童。聯合國人道主義組織表示,幾乎每秒就有一個烏克蘭兒童成為戰爭難民。而對那些本來就無父無母的烏克蘭孤兒們來說,更是前路艱險。一些慈善機構和美國人紛紛向這些孤兒伸出援手。
白宮星期五(3月4日)表示,政府正在考慮是否禁止俄羅斯石油進口。儘管面對越來越多制裁俄羅斯的呼聲,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政府對是否禁止俄羅斯石油卻始終不願鬆口。專家稱,對俄羅斯能源的禁令需有更多國家參與才能達到效果,美國國內能源產出可能短期內無法很快填補停止進口俄羅斯能源後產生的空白。
在俄羅斯舉兵入侵烏克蘭之後,中國官方選擇與俄羅斯站邊,沒有譴責其軍事行動。對於中國在此次入侵中扮演的角色和受到的影響,美國應當對中國採取怎樣的態度,各國專家學者以及觀察人士在推特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生於中國,被美國父母領養的美國自由式滑雪運動員凱·歐文斯(Kai Owens)上週參加完北京冬奧會,回到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家中。她與美國之音分享了北京冬奧之行的感受和對未來的願景。
北京冬奧會在即,出生於美國的女子自由式滑雪運動員谷愛凌將代表中國隊出征。這位18 歲的年輕選手是北京奧運會自由式滑雪賽事最有力的獎牌競爭者。但是她的國籍遭到許多人的質疑。一些專家認為,谷愛凌也許遵守了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滑雪聯合會的相關規定,但是“體育移民”的做法有悖奧運精神。
日本媒體報導,鑑於與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的緊張加劇以及朝鮮問題,美國和南韓、日本國防部長定於1 月中旬在夏威夷舉行會晤,為三國新一年裡在該區域的合作拉開帷幕。但專家稱,在南韓總統大選結束前,三國合作很難有實質進展。他們認為美韓對中國立場需要協調。
初步研究顯示,已經在世界各地大量傳播的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種有可能比之前的新冠病毒變種造成的病症溫和。但是,專家預計,奧密克戎變種不是新冠的最後變種,它將在2022 年創造一個“嚴峻的開端”。
在新冠疫情橫掃全球的同時,美國正經歷著罕見的“大辭職潮”,創紀錄的美國工人辭去工作,也沒有進入新的工作崗位。這股辭職潮與中國的躺平運動有何異同?企業如何才能留住員工?
繼美國宣布對北京冬奧會的外交抵制之後,澳洲、英國、加拿大、蘇格蘭相繼宣布將不派任何官方代表團。專家稱,更多國家的加入將使中國很難推動其宣傳,稱“外交抵制”是“美國領導的陰謀”。
中國正在藉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力推數字人民幣,專家認為,中國此舉意在讓美元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邊緣化,從而增強中國在全球的戰略競爭力。專家指出,中國的金融科技現在領先於美國,美國應當以其擅長的創新能力與中國競爭並取得勝利。
一群學者和活動家正計劃在美國建立一所致力於言論自由的新大學,因為他們說,他們對美國著名高校“普遍存在的不自由主義和審查制度”感到不滿。這一舉動引起了外界尖銳的批評,反對者認為這所學校是美國保守派右翼的平台,不會改善美國高校言論自由的現狀。
美中領導人的線上峰會落下帷幕,兩國對會談的解讀卻大相徑庭。美國情報界人士認為,美國政府需要加強對習近平決策高層的情報理解,但中國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難對付和不透明的目標。專家和前中情局官員稱,美國需對中國恩威並重,並聯合盟友一起應對中國。
一項最近公佈的研究結果確認九個國際組織受到一個與中國有潛在聯繫的黑客組織的入侵,這些侵入行為是一項主要針對國防部門的持續間諜活動的一部分。專家稱,中國這次入侵行為的策略是“廣撒網”,攻擊目標機構使用的服務器和下載的軟件,而不直接攻擊目標,使目標機構在不知不覺中“中招”。
從攻擊網絡大V,到抵制外國企業;從抗議日本風情街,到批判西方民主,中國民族主義崛起下興起的“自乾五”群體,最近引起西方輿論的關注。觀察人士認為,“自干五”比“五毛”分佈更廣泛,其中多數是為了抒發所謂的“愛國”情懷,但也不乏想在社媒平台出風頭、追逐經濟利益者。分析人士指出,當中國“自干五”也不是萬無一失,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當局“瞬間消失”。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