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度在過去幾週互相驅逐對方派駐的記者,《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最後一名派駐中國的印度記者即將在本月底前離開中國,而中國目前也僅剩一名記者派駐在印度。中國外交部指責印度先採取歧視性待遇,學者則稱互相驅趕記者說明了中印關係“糟到不能再更糟了”。
中國週二(6月13日)起在台灣北方的東中國海海域進行實彈軍演,與此同時,美國、日本、法國和加拿大海軍則在台灣以南的西太平洋菲律賓海進行聯合演習。
美國國會眾議院即將開始針對“2024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NDAA)進行專責委員會最後審議,多個小組委員會分別針對中國提出應對方案,突顯中國威脅的急迫性。
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周日(6月11日)召開為期兩天的“中國-阿拉伯商業會議”,首日就簽署10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儘管西方對於沙特與中國日益升溫的關係感到疑慮,但是該國能源部長仍明確表達希望和中國維持合作關係。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發生一起重大交通意外,一輛滿載參加婚禮賓客的巴士翻覆,造成至少10人死亡、25人受傷,肇事駕駛已被帶往醫院接受強制性藥檢與酒測。
新西蘭總理克里斯·希普金斯(Chris Hipkins)週一(6月12日)宣布本月底率領貿易代表團訪問中國。這將是希普金斯任內首度訪問中國。他在1月就職時便曾表示,新西蘭與中國的關係對經濟非常重要,未來訪問中國將是他施政的一項重要工作。
日本政府週五(6月9日)在內閣會議上,批准對其發展援助政策進行重大修訂,優先關注海洋與經濟安全,並將對友好國家提供財政援助加強他們的防禦力量,應對中國日益增加的影響力。
《路透社》報導,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因不當處理機密文件以及妨礙司法公正,遭聯邦大陪審團起訴。
中國最大的海軍訓練艦“戚繼光艦”週五(6月9日)啟程前往菲律賓,也是其“友好”訪問的最後一站。不過中國在南中國海上的頻繁活動,依舊使得周遭國家感到越來越不安。
俄羅斯週三表示,俄羅斯和中國的遠程戰略轟炸機在日本海、東中國海和西太平洋上空進行聯合巡邏,但不時有來自不明國家的戰鬥機陪伴。日本則證實航空自衛隊的戰機緊急升空應對。
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高級外交官週一(6月5日)與中國官員進行了坦誠且富有成效的對談,儘管有人批評訪華的時間點不宜,因為恰逢1989年天安門廣場鎮壓事件的周年紀念日。
全球芯片代工龍頭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週二(6月6日)表示,對於在德國設廠的談判進度感覺良好,正在與德國政府討論補貼問題。台積電自2021年起便與德國薩克森邦就在德累斯頓設廠一事進行談判。
烏克蘭南部俄羅斯佔領區的一座水壩被炸毀,造成大範圍的洪災。烏克蘭和俄羅斯互相指責此事為對方所為。
台北週日(6月4日)加入全球接力悼念六四的行列,並特意選在當天傍晚6點40分起於中正紀念堂民主大道舉辦燭光晚會,以紀念發生於1989年、震撼全球的天安門血腥鎮壓事件。
美國於5月初同意將往返美國的中國籍航空公司航班增加到每週12趟,根據飛航追踪網站FlightAware的資料顯示,這些新批准的航班避開了俄羅斯的領空。美中官方都並未說明是否要求航班避開俄羅斯領空,但對於兩國之間增加直航抱持肯定態度。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特斯拉行政總裁馬斯克週三(5月31日)下午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據了解,這是丁薛祥首次與外國CEO進行一對一會談,反映出中國對特斯拉的重視。
北韓軍事偵察衛星發射失敗,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胞妹金與正強調將繼續推進衛星發射。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則稱為了應對北韓再次發射衛星的可能性,日美以及日美韓必須強化合作。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三(5月30日)公佈5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相較上月下降0.4百分點,且是今年以來連續兩個月萎縮,反映出中國疫情解封後的經濟復甦不如預期。
中國神舟16號載人飛船將於週二(5月30日)上午9時31分發射,預計11月返回地球;中國還制定了更加雄心壯志的太空計劃,目標訂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先前曾示警,美國與中國前往月球的競爭日趨激烈,未來兩年將可能決定誰佔上風。
在北韓通知日本將於5月31日至6月11日之間發射一枚衛星後,日本防衛省週一(5月29日)宣示擊落任何會威脅到日本領土的導彈,並將其彈道導彈防禦系體提升至警戒狀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