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两会3月11日结束。本次两会的一个意外,无疑是总理记者会的取消,对此,外界有着太多的评论和猜测,其“风头”盖过了两会其他的内容和议题。相比之下,国务院组织法的修订没有引起外界应有注意。推导此次修法是要弱化国务院的现有地位。
中共歷史上曾有“四人幫”,指的是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四人,此四人為毛的夫人及其親信,他們組成了當時黨內高層的小集團,權勢熏天,不可一世。 但在毛死後不久,四人遭華國鋒和葉劍英的軍事集團逮捕,至今作為中共乃至中國的一個負面詞彙留存歷史,只有毛左派還在為他們鳴不平。
中國正在過龍年新春的假期。 對當局來說,節前三天的股市大漲,暫時消除了這個春節因股市暴跌導致的大眾對政府不滿可能帶來的某種社會風險。 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當局當然要營造一種安樂祥和、國泰民安的喜慶氣氛,故不論何因,任何會破壞這種氣氛的行為或者社會心理情緒,它都要極力避免。
由王家衛導演的電視劇《繁花》熱播,成了近期中國人熱談的對象。 該劇講述並再現了上世紀90年代上海一群普通男女,在時代大潮的裹挾和驅使下,聽從內心慾望的召喚,為著改善生活和命運的夢想,投身商海,奮力打拼,以及由此衍生出 的愛恨情仇的故事。 它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在如今得過且過、心靈空虛的狀態下,得以回望和重溫曾經有過的一段激動人心的歲月。
在現今黨國一統天下的輿論環境下,財新是碩果僅存的“異議”媒體,連當年氣勢如虹的自由派媒體南方周末都繳械投降。 說它“異議”,並非指財新的根本立場和中共相悖,否則當局分分鐘把它滅了,而是說它有時或偶爾不安分,發出和當局不合拍的聲音,讓外界有所聯想, 以為黨內高層的倒習力量又要有所行動,借財新發出某種特定的訊號。
全球最大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1月8日發布了每年一次的十大風險報告,在其評定的今年全球十大風險中,第五大風險是“流氓男團”,其成員包括俄羅斯、 北韓和伊朗。 在歐亞集團看來,這三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流氓國家,自俄入侵烏克蘭以來,它們一直在努力加強合作,因為對美國的共同仇恨,以及認為只有西方圖利的全球現狀,願意 違反國際法來破壞全球現狀。
台灣總統選舉結果和先前民調顯示的一樣,由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選出。 對於賴清德選勝的原因,人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分析。 然而,有一點要注意,中國因素,即台灣多數選民特別是綠營選民對中國的恐懼,可能為他們把票投給賴起了重要作用。
習近平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輕描淡寫地描述2023年的中國經濟,是“在風浪中強健了體魄、壯實了筋骨”,這當然不是事實。 雖然中國經濟2023年將可能錄得5.2%的成長速度,超出當局年初預定的5%成長目標,然而,數字是一回事,人們的實際感受又是另一回事,從後者來看, 中國經濟在2023年可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蕭條”。 這並非唱衰中國經濟,因為連一些官方經濟學家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
用哈哈鏡式的改革來形容習近平的改革,是恰當的。正如一個人或事物在照哈哈鏡會出現扭曲變形一樣,習近平時代的中國改革也是扭曲變形的,和鄧小平開創的中國改革相去甚遠,甚或相反。
在獨裁體制下,特別像中國這種獨裁體制,要對領導人的權威進行準確的、定量的度量,幾無可能。即使在威權國家,也有直接針對領導人的民意調查,然而在中國,最多能夠做到的是對政府滿意度的調查,雖然政府滿意度也間接反映了對領導人的信任程度,可兩者畢竟不能直接劃等號。
中國國家疾管局印發了《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公眾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其中提到應佩戴口罩的幾種情形或場景,這讓公眾憂慮當局是否會重啟疫情三年的防控措施 。 此前,有民眾在社群媒體上呼籲,為保護孩童,重啟核酸檢測;而在廣東、福建、四川、湖北以及陝西等省部分地區,健康碼也再次上線,一些大型會議要求核酸檢測。
外界等待中共20屆三中全會舉行,但10月沒有開,11月依然沒有開,12月肯定也不會開。 一是11月的政治局會議沒有預告要在12月開,而按慣例,全會召開政治局會議是要提前告知的;二是12月各種會議特別多,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 會議等,如果舉行三中全會,很多年度工作總結會議就得挪時間;三是中央全會還從來沒有在12月舉行過。
拜習會雖然暫時穩定了兩國關係,但並沒有解決根本的利害和戰略衝突。 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意圖是清晰的,遏制中國崛起對西方制度和文明的挑戰。 然而,中國,或者確切地說,習近平的對美戰略意圖卻有些模糊,儘管他同拜登的會談和晚宴演講都表示,中國沒有超越或取代美國的規劃,不賭美國輸,但很多人懷疑 他這樣說的真實性。
拜習會習近平再次對台灣議題表達了強硬立場,不過也否認中國在2027年有對台動武計畫。 此前,包括美國軍界在內,相當流行的看法認為,解放軍會在2027年建軍百年之際用武力收回台灣。 美國對台軍售以及相關的強化台灣防衛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此判斷。
拜習會將於11月15日上場。這本來是一場預期中的會談,美方早前已透露了會談時間,然而,外界對習近平是否會來舊金山出席APEC會議,或即便出席但是否同拜登舉行會談,不敢完全確信,認為還存在一定變數,直到中國外交部10日發佈習赴美舉行中美元首會晤的訊息。
極權政權一般喜歡以“人民政權”自居,然而,人民在極權政權眼裡,真實地位其實如“芻狗”,在抽象禮贊人民的同時,卻對人民怕得要死,時時刻刻防範人民的不滿 ,外界從北京當局這次對李克強喪事的處理中,再次看到了這一點。
從一些可觀察的現象來看,李克強的猝死讓中國官方非常緊張,李克強安徽家鄉以及他曾經工作的河南等地民眾對他的鮮花悼念是否會蔓延到其他地方,成為六四後的又一次民潮,是官方最擔心的事情。
美國哲學家杜威曾說,“美國的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套用這句話,“專制主義在中國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自秦始皇滅六國,一統華夏后,專制主義在中國不但成了一種政治制度,還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而存在,直到現在,中共非但未有弱化專制主義,反而在新的歷史條件和時空環境下,用新的工具不斷強化專制主義。
以哈爆發戰火一週多來,中國官方的立場和態度發生了微妙的改變,從原先試圖保持中立到公開偏向巴勒斯坦。 北京無疑知道這樣做會引起以色列的不滿,然而,與其得罪巴勒斯坦及其背後的中東阿拉伯國家乃至整個穆斯林世界,不如得罪以色列,這大概是北京出於地緣政治考量而轉變態度的因素。
許家印被中共當局收押這個事情,有多個觀察面相,這個昔日的首富和地產大亨,其今天的遭遇會讓許多在中共權力政治下做生意的商人感到心有戚戚焉。
更多